什么是高考强基计划,即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逐步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重点破解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短缺和长远发展的瓶颈问题。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2023年将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4年。

2023年强基计划高校共39所,具体名单如下: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并参加高考考试,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强基计划报考流程
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4月,考生网上报名;
6月,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
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中如何备考强基?
高一
该阶段考生一般是学习积累的过程,在顾好课内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挖掘学科兴趣点,重点培养某一特长学科。
意向走学科竞赛路线的,高一就要开始竞赛学习。有一定经济基础、动手能力强的考生,可以培养做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走科创活动路线。

高二
高二年级可以报名参加一些相关赛事,积累奖项,为高三报名做准备。五大学科竞赛含金量最高,通过学校报名。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最早的2月就开始报名,各省时间不一,直接咨询学校即可。信息学竞赛在7月决赛结束后,启动初赛报名,当年具体情况还要等进一步政策才能确定。此外,还可以关注高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可以提前与高校接触。对于开阔眼界、提升自身能力很有帮助,表现优秀的同学有机会推荐给学校招生办。

高三
高三考生在明确强基报考意愿后,提前对往年政策进行熟悉了解。提前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尽可能在报名前就作出合理的院校规划方案。重视高考备考,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的占比都为85%,高考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竞赛生要利用好高三还能够参加的竞赛,冲刺竞赛奖项;此外,还可以提前系统备考校测,越早准备成功几率越大。

与以往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
此外,与以往自主招生被诟病的“只重招生不重培养”相比,强基计划最重要的特色还在于“选育衔接”。
各大入选高校简章中都重点提到,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多数高校采取“3+1+X”的模式进行本硕博衔接式培养,其中“3”为3-4年的本科学习,表现出色者可以进入1年的衔接培养阶段,并在本校直接攻读博士。

试点高校同样在师资配置、科研训练、国际交流等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作出了承诺。如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导师,科研平台优先开放、优先推荐优秀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等等,不同学校对于学生的资助和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
同时,为了避免人才流失,试点高校也在招生简章中强调,报考强基计划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或不得转到强基计划招生之外的专业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