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有前途的专业至关重要。

那么,未来十年哪些大学专业可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甚至被认为“最没有前途”呢?

一、受人工智能冲击的专业(一)翻译/小语种专业

AI翻译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已在日常场景中实现95%的准确率 ,覆盖中英、日、韩等多种语种。这使得基础翻译岗位的需求大幅减少,据职友集数据显示,2024年翻译岗位招聘职位36258个,占全国0.151%,其中50.3%的英语翻译岗位月薪在6000 - 10000元,年薪7 - 12万,虽2023年较2022年增长2%,但基础笔译岗位减少了40%。普通高校的小语种专业就业对口率仅为14%,小语种翻译2024年招聘职位325个,占全国0.001% ,50%岗位月薪6 - 10K,年薪7 - 12W 。高阶翻译人才的门槛不断提升需要具备跨领域技能,如法律、医学等。未来,只有顶尖外语院校(如北外、上外)的毕业生可能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在翻译领域有一定竞争力,普通院校的学生则容易面临失业风险。

(二)基础会计学专业

随着AI和自动化软件(如智能财务系统)的发展,90%的基础财务工作,如记账、报税等,都可以通过智能软件自动化完成。财务机器人甚至可以替代80%的核算工作。职友集数据表明,2024年会计学招聘职位452个,占全国0.002%,55.9%岗位月薪2000 - 3000元,年薪2 - 4万 ,2023年较2022年增长2%。传统会计岗位需求锐减,而财务分析师(FP&A)等高端岗位虽然需求有所增长,岗位增长了25% ,年薪中位数达到18万元,但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具备更综合的能力和知识体系。

(三)传统新闻学

AI写作工具和自动化新闻生成技术的兴起,给传统新闻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70%的体育、财经新闻已由AI生成,基础新闻编辑和记者的需求大幅减少。2024年新闻学招聘职位41个,占全国0%,48%岗位月薪4500 - 8000元,年薪5 - 10万 ,2023年较2022年下降4%。尽管深度报道仍需人类记者,但这类岗位竞争激烈,2023年传统媒体的招聘量下降了35%。部分985高校甚至已经裁撤了相关专业,如四川大学的广播电视学。

(四)传统外语教育

AI语言学习工具(如Duolingo、ChatGPT)和实时翻译技术的普及,让外语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外语教师的需求。传统的外语教育模式面临挑战,未来外语教育可能更注重跨文化沟通、专业领域语言应用和AI辅助教学。

(五)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AI招聘系统、自动化绩效评估工具和员工管理平台的出现,使得传统HR的许多工作被自动化替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未来可能更注重组织行为学、员工体验设计和AI工具的应用。

二、行业发展遇阻的专业(一)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

当前,房地产市场不太景气,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减少了9.6%,基建也逐渐饱和,传统基建岗位的需求缩减了20%。2023年土木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68%,比2018年下降了15%。并且行业正在向智能化转型,传统岗位需求减少,工作强度大,工资也不高。

(二)生物科学/生物工程

国内生物科技产业规模有限,普通院校的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多流向初高中教师岗位,薪资低且岗位稀缺。非985院校生物本科毕业生仅12%进入研发岗,平均薪资是4800元/月。虽然基因编辑(CRISPR)等领域有一定发展,但需要博士学历,本科毕业生就业困境明显,且回报周期长。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整体贸易量下降,部分地区出现逆全球化现象。2023年一般贸易出口同比下降7%,报关员岗位减少15%。虽然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兴起,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偏理论,缺乏实践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四)传统市场营销及广告策划

AI和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市场趋势和消费者行为,随着这些工具的普及,传统营销策略的制定可能被算法优化取代,减少了传统市场调研和广告策划的需求。普通毕业生多从事低门槛的销售或运营岗位,薪资低且竞争激烈,2023年销售岗的求职竞争比达到1:120,基层运营岗的起薪仅4000元 。

(五)酒店管理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低端酒店服务岗位,月薪约3500元,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太理想导致70%的毕业生3年内转行。旅游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但本科教育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如奢华酒店“沉浸式体验设计师”虽年薪可达40万元,但需要精通元宇宙场景搭建等技能。

三、专业定位模糊的专业(一)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高度依赖考公考编,岗位数量有限,竞争极为激烈,2023年“三不限”岗位的报录比超过1:3000。其专业内容较为空泛,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高校已经撤销了该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的平均月薪也只有3300元。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不够清晰,课程涉及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但学生往往在各方面都不够精通,缺乏核心竞争力。该专业连续多年被教育部列为就业预警专业,高校对其的撤销率超过了40% 。

(三)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

数字化和AI技术的普及使传统图书馆管理需求减少,自动化系统能够更高效地处理信息检索和资源管理。图书检索、分类、借阅管理等流程已实现智能化,可高效处理海量数据,这使得该专业的就业空间受到挤压,未来可能需要融入信息科学或档案管理学科,或向数据科学或数字资产管理方向转型。

以上这些专业在未来十年可能面临较大的就业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专业毫无价值。一方面,如果对某个专业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在大学期间深入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仍然可以在相关领域找到发展机会。

例如,在翻译专业中,可以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翻译(如法律、医学翻译),成为稀缺的高端翻译人才。另一方面,这些专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与新兴技术和领域的融合将为其带来新的生机。比如,会计学向财务分析、战略咨询和AI审计等高阶方向发展;市场营销更注重数据驱动策略、AI工具应用和用户体验设计等。

对于即将选择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考虑专业前景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避免选择技术替代性强、专业定位模糊、市场需求萎缩的专业,关注复合专业以及新兴领域,如“AI+医疗”“数据科学+金融”、人工智能伦理、老年生活规划、碳中和等方向。

同时,无论选择什么专业,都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