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尤其是在每年的高考季节。有些家长将其视为逆袭的捷径,非常期望子女能成为医学生。但也有一些前辈直言不讳,称劝人学医就像是遭雷劈,认为给底层学子这样的期望过于幼稚。这种情况与医学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有关。要想进入正规医院成为一名医生,基本要求已经提升到了硕士学历。

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了大量教育成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成为医生的比例远远低于人们的想象。但是,如果学生对医学感兴趣,也并非不能选择这个专业。通常来说,就业难往往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所致。
最近,河南某三甲医院的医生们纷纷反映,由于科室规模不断缩减和亚分科合并,岗位数量大幅减少。该医院决定未来两年内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人事部门坚持“求生存、正向运转、非必要不招聘”的原则,即使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招聘指标,也只能少量招聘,并且专注于招聘具备业务能力的医学人才。

医生们表示,除了不再招聘应届生外,妇产科、儿科、康复科等科室也严重合并,岗位进一步减少。医院计划实行淘汰制度,合并科室的医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转岗到其他科室工作,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要么转入后勤部门工作,但工资将大幅减少。
如果不选择以上两个方向,医生还可以选择接受一笔离职补偿款,前往私立医院就业。然而,目前私立医院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不乏一些优秀医生选择离职,加入私立医院。

那么,学医到底有多辛苦呢?根据一些学生的总结,学医的辛苦程度与所在高校的层次密切相关。一本院校的学生可能觉得学医比高中时期更辛苦。考试的范围往往没有明确划定,需要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而大专院校通常在教学进度和毕业要求上相对宽松一些,并不那么苛刻。
然而,对于学历较低的医学生来说,转行从事其他工作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比学习被认为是最辛苦的医学专业要轻松好几倍。因此,是否辛苦很难由外人评判。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对于艰苦的学习感到畏惧,那么选择这类专业可能并不适合。太过轻松的专业往往意味着毕业后很难找到好的职业出路。
近年来,中医专业开始受到00后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是学医中相对冷门一些的领域。很多人也发现,当代学生比过去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热爱国粹。然而,事实并不像外界设想的那么简单。首先,中医的内部竞争程度比西医低,并不意味着就业机会更多。中医的招聘人数和在医院中的比例肯定要低于西医。这意味着就业机会更加有限,往往需要非常出色才能获得可观的收入。

那些能够在大医院工作的中医毕业生往往同样面临辛苦的现实。他们需要学习和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同时还承受着业绩压力。在职业道德和工作收入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很多专业并非想象中那样,不管你想报考哪个方向,都需要多加了解。
【话题】你对学医有何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