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概述
- 专业定义2:系统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系统科学、决策管理、控制系统、计算系统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旨在培养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基本能力,能够与国际接轨、有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课程设置3: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应用统计学、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建模分析与仿真、系统理论与系统工程、运筹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等。
- 课程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不仅有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还有控制理论、系统建模等专业知识,课程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科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 实践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 就业方向4科研机构:可从事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工作,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企业研发部门: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电力等行业,参与系统的设计、开发与优化,如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政府机构:参与政策制定与实施、城市规划、公共资源管理等工作,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咨询公司: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流程优化、项目管理等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 薪资水平3:应届生月薪约 5886 元 / 月,毕业 2 年月薪约 10622 元 / 月,毕业 5 年月薪约 12661 元 / 月。
- 本专业方向:可继续深入研究系统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问题,如复杂系统理论、系统优化与控制等,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 相关专业方向:可以选择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就业方向。比如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中研究智能控制技术,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中从事系统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

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薪资待遇怎么样?
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薪资待遇如下:
- 整体薪资水平应届生:一般来说,应届生月薪大致在 5886 元左右1。据职友集数据显示,理工科本科应届生有 80% 的岗位拿 6000-15000 元,也可作为一定参考5。有经验的从业者1:毕业 2 年月薪约为 10622 元左右,毕业 5 年月薪约为 12661 元左右。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薪资会有较为显著的增长,在一些大城市或发展较好的行业,薪资提升幅度可能更大。
- 不同就业方向的薪资情况科研机构:初入科研机构,薪资可能在 6000-8000 元 / 月左右。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和职称的提升,薪资会逐步上升,资深研究人员月薪可达 15000 元以上,甚至更高。企业研发部门:在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的企业研发部门工作,应届生薪资大约在 6000-9000 元 / 月。有 3-5 年工作经验后,薪资可达到 12000-20000 元 / 月。在一些大型科技企业或发展较好的互联网公司,薪资可能更高。政府机构:进入政府机构从事相关工作,薪资相对稳定,应届生一般在 5000-7000 元 / 月左右。随着工作年限和职级的提升,薪资也会相应增加,总体薪资水平在当地处于中等偏上。咨询公司:在咨询公司担任系统咨询顾问等职位,应届生月薪大概在 6500-9000 元。具备一定经验后,能够独立承担项目,薪资可达到 10000-18000 元 / 月甚至更高,资深顾问的薪资则更为可观。
- 不同地区的薪资差异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起薪相对较高,一般在 7000-10000 元 / 月左右。有一定工作经验后,薪资能快速提升,3-5 年后月薪达到 15000-25000 元是比较常见的。二线城市:像广州、杭州、成都等,应届生薪资通常在 5500-8000 元 / 月。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薪资可达到 10000-18000 元 / 月左右。三线及以下城市:应届生薪资可能在 4500-6000 元 / 月左右,后期薪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有经验的从业者月薪一般在 8000-12000 元左右。

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城市有哪些?
一线城市- 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和大型企业总部。像中国科学院下属的诸多科研院所,以及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科技巨头,对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在系统研发、数据分析、智能系统设计等方面有大量需求。
- 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金融、贸易、科技等产业发达。在金融科技领域,需要专业人才进行金融系统建模与分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产业也需要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员从事系统设计与优化工作。此外,上海有众多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为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
- 深圳: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迅猛。华为、中兴等通信巨头,以及大量的智能硬件、无人机企业,需要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系统的研发、测试与优化。
- 杭州: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突出,有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还有海康威视等科技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安防等领域,对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毕业生提供了系统架构设计、数据系统分析等众多岗位1。
- 成都:作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众多电子信息企业和科研机构。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1。
- 武汉: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光谷地区聚集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企业。在光电子信息、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对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可从事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等工作。
- 南京:软件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有众多软件企业和研发中心。在软件系统开发、电子系统设计等方面,为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 苏州:制造业发达,尤其是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领域。苏州大学等高校也为当地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持,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可在当地企业从事生产系统优化、智能控制系统设计等工作。
- 无锡:在物联网、集成电路设计等领域有独特优势,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可以参与物联网系统架构设计、集成电路系统优化等工作,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在制造业就业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在制造业就业的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技能,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工具软件使用技能、数据分析与管理技能等,具体如下:
专业基础技能- 系统建模与仿真:能够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制造业中的生产系统、物流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进行建模,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预测系统性能,为系统的优化和决策提供依据。
- 控制理论与技术: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熟悉各种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能够设计和调试制造业中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 系统优化:了解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优化方法,能够对制造业中的资源分配、生产调度、供应链管理等问题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生产与运作管理:熟悉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和运作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组织与协调、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系统的整体效益。
- CAD/CAM 软件: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如 AutoCAD、UG、Pro/E 等,进行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规划,实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
- PLC 编程软件:掌握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技术,能够使用西门子、三菱等公司的 PLC 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自动化控制。
- MATLAB/Simulink:精通 MATLAB/Simulink 软件,用于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和算法开发。在制造业中,可以利用该软件进行控制系统设计、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等工作。
- 工业仿真软件:如 Arena、FlexSim 等,能够利用这些软件对复杂的制造系统进行仿真,模拟不同生产方案下的系统运行情况,帮助企业进行生产布局规划、产能分析和物流优化等。
- 数据采集与处理:掌握数据采集技术,能够运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卡等设备和工具,采集制造业中的生产数据、设备运行数据、质量数据等,并进行预处理,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基础。
- 数据分析与挖掘:熟悉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如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能够运用 Python、R 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制造业中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为企业的生产决策、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提供支持。
- 生产管理系统操作:熟练掌握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等生产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够通过这些系统实现生产计划制定、物料管理、生产进度跟踪、质量追溯等功能,提高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 项目管理: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能够运用项目管理工具,如 Microsoft Project 等,对制造业中的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确保项目按时、按质量完成。
- 沟通协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的人员,如研发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和项目目标。
- 行业标准和法规:了解制造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如 ISO 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法规等,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符合相关要求。

制造业招聘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哪些?
制造业招聘系统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岗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岗位:
系统工程师- 职责:负责制造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与优化,协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对现有制造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可靠性;参与新制造项目的系统架构设计,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和技术路线。
- 要求:具备扎实的系统科学理论基础,熟悉制造系统的运作流程;掌握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技术,能够运用相关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具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应对复杂系统中的各种挑战。
- 职责:根据订单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确保按时交付产品;协调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物料等资源,优化生产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监控生产进度,及时调整计划,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突发问题,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要求:熟悉生产管理流程,了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和规律;掌握计划调度的方法和工具,如线性规划、甘特图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
- 职责: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系统,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标准;运用统计过程控制、六西格玛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组织质量改进项目,推动质量持续提升,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 要求: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如 ISO9001 等;熟悉质量统计分析方法和工具,如 SPC、Minitab 等;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从质量数据中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职责:参与智能制造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负责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的系统设计和集成;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 要求:了解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架构,熟悉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具备系统集成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协调多方面资源完成智能制造项目;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不断跟踪和应用新的智能制造技术。
- 职责:对供应链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优化供应链的布局、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分析供应链中的数据,预测市场需求和供应风险,为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决策提供支持;协调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 要求:熟悉供应链管理的流程和理论,掌握供应链建模和优化方法;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供应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供应商、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