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对抗技术  


 
 

专业介绍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始设于2009年,是现有的国家八个兵器类专业之一,目前是辽宁省唯一设置此专业的高校,国内仅有十七所院校开设此专业

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软件素养,还必须了解现代战争中信息对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掌握信息干扰、信息防护和信息对抗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信息科学研究、信息应用软件开发等的初步能力,比如黑客防范体系、信息分析与监控、应急响应系统、计算机病毒、人工免疫系统在反病毒和抗入侵系统中的应用等。除此之外,信息对抗技术还涉及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水声对抗内容。网络对抗技术仅是信息对抗技术的一个分支。因此,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会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不断快速增长

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了解兵器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具备从事信息安全与对抗工程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具有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业实践背景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博士后4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近几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备部、省市各类科研项目等50余项;获省部级教改、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SCI\EI检索学术论文约100篇;申请专利约10项;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分别在“美国数学建模比赛” 、“‘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全国武器创新设计大赛、“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多项奖励。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省级、校级项目20余项。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省政府奖学金” 、“校级奖学金”等多项;特别的是,获得了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授予的“网络安全奖学金”。


 
 

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高频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原理、雷达原理、光电对抗原理


 
 

就业方向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在国防、军事领域从事信息对抗工作,又可以在民用行业如公安、金融、保险、税务、企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既可从事信息系统、信息对抗系统的研究、开发,亦可从事此类系统的维护、管理、咨询等工作。

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重点是军工行业知名企业和研究院所,其中IT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现在社会信息繁杂,信息安全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从而使得信息对抗技术很受人们的重视,此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会很好。近年来,毕业生首次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专业学生的考研率约20%,并逐年提高,主要考取东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院校。


 
 

名师风采

 



伍彩云:

女,1976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公派美国留学访问学者,具有东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东北大学计算机与科学博士后,辽宁省创新人才,辽宁省优秀人才,双师双能型教师,双语授课教师,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获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研究领域:1.航空发动机控制器的设计;2.自适应噪声主动控制技术研究;3.切换系统与切换控制方法的研究;4.导航、制导及控制问题的研究。

教学成果: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沈阳理工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及二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大学生创新项目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多项;

主授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光电对抗技术、信息对抗原理与方法、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科研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博士启动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辽宁省创新人才项目等国家省级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和省级项目4项;主持及参与横向项目十余项;论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3项;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著作1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EI收录论文30余篇。

 

刘庆泉:

男,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装备工程学院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1998年大学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1.网络化控制系统;2.物联网技术;3.电子对抗技术。

主授课程:高频电路基础、电子对抗原理、信息论基础。

主要荣誉:现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兵工学会会员;曾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4项。

科研学术成果: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6项;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2项;已发表SCI/EI检索国外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申请发明专利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