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近期,各省高考分数线和一分一段表陆续发布,不少考生和家长已经开始关注志愿填报。小九提醒,填报志愿时除关注考生分数外,还需要关注考生的排名。


了解排名,填报志愿时才不会胡乱猜测上线人数,导致高分低报浪费分数或者低分高报而与大学失之交臂。


那么,到底要如何运用自己的排名呢?此时,看懂分段统计表就成了关键,下面跟随小九一起看各省分数线。


31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一分一段表


此前小九已经为大家汇总了各省的一分一段表,点击右侧回顾:河南、河北、湖北等多省市一分一段表公布!


那么如何使用一分一段表填报志愿?各分数段考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什么是分段统计表?


所谓“一分一段”,是以“1分”为单位,统计获得该分数的考生人数和累计人数。文理科分开排名,每一个分数段上有多少人一目了然。


分段统计表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有着定盘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作用就是划定各批次的省控线。省控线是按照各批次招生计划的总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扩大一定比例后根据分段统计表确定的。


第二个作用就是确定考生的位置。根据统计表能快速地查找出自己所在的位次区间,同分段有多少个考生,能较为准确地对自己定位。


第三个作用是评估目标院校范围。根据今年的位次,修正后可以进一步缩小目标院校范围。


第四个作用是印证所选目标院校中意专业。确定你是否在此专业的平均排位之上,如果你超过平均排位,则被录取的可能比较大。


二、为什么分段统计表是高考志愿填报的定盘星


不会使用分段统计表,出现的填报志愿失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一是考生整体分数在偏低时,出现位高低报,错失低分上名校的机会。二是整体分数偏高时,发生位低高报造成滑档现象。


但使用《分段统计表》进行填报也有其局限性。对于高分考生准确性非常高,中分考生就需要结合线差来填报,在低分考生填报时,由于同段考生过多,就需要以线差为主、排名为辅来填报。


其实在平行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是:你能去哪所大学上学,取决于比你位次高的学生选择了哪些大学。


由于学生高考分数受到当年高考的试题难度,答题时的心理状态,考试时周边的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以高考分数是一个变量。再加上每年学校的招生计划并不固定,自然省控线也会有变化。三个变量叠加在一起,如果按照分数选大学自然存在误差。这时我们就需要引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定盘星,来指导我们填报志愿。这个定盘星就是排名。而体现排名的统计表,就是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分段统计表》。


三、根据一分一段表如何合理填报志愿?


为保证被稳妥录取,考生需要对比一下近三年来的“一分一段”表,看看所想要填报的大学连续三四年的校线在哪个段位(即高出所在批次多少分),若自己的分数比至少两年的段位高,那报考该校把握较大。


比如,去年武汉大学理科在某省录取最低分数线为591分,今年一名考生理科考了592分,并不代表他今年报考武大就能“踩线录取”。因为去年该省理科591分对应的考生人数为3890人;而今年因该省600分以上的考生普遍较多,理科592分对应的考生人数多达20116人,今年的理科592分显然“贬值”了。


因此考生在对照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线时,应以对比人数位次为主,若所在位次高于往年该校在本省录取分数位次,则说明报考有希望。


那么,在一分一段表中,不同分数区间段的考生在填报的时候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高分段的考生在填报的时候可以更加侧重看兴趣,因为高分考生能够选择的院校水平更高,未来的发展选择也更广,可以以兴趣为导向。


中分段的考生更加看专业是否合适,因为中分段考生的院校选择相对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出于就业的考虑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低分段考生分数有限,能够录取的院校层次也相对有限,最好选择有相关就业政策的院校就读,如校企合作等专业,这样有利于考生未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