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封城,1月12日上午,天津召开第15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天津近期及春节期间巩固内防战线,详见正文。
小编提醒:1月20日最新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要求,春节期间,返乡人员需持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返乡,返乡后,当地的基层政府要对其进行网格化管理。
2021春节期间天津不会封城,但是会强化各类人员管理、强化交通运输管理、强化重点场所管理、强化学校防控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管理。
一、强化各类人员管理
强调在冬季疫情严峻形势下,人们不要离津、不要出境、不要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党政机关干部要带头在津过节,严格控制大型会议活动和规模,倡导线上会议,一律取消集体团拜、联欢等活动,鼓励在津单位推行弹性休假,引导人员错峰离返津。有序组织高校师生、在津务工人员等错峰离返津工作。
对于从中高风险等重点地区返津人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必须要立即主动向社区或工作单位报备,如实提供旅居史,积极配合做好健康管理、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并主动出示天津健康码及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要去公共场所、不要参加聚会活动、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立即佩戴医用口罩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
二、强化交通运输管理
机场、车站、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卫生清洁等防控措施,做好进出人员体温检测、强调佩戴口罩、保持人员距离、查验天津“健康码”。要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合理控制客座率,切实降低人员密度。要完善“健康码”、电子客票使用、绿色通道设置等工作,便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行。每次出行载客前要做好对交通运输工具的清洁消毒,为乘客提供安全卫生的出行环境。严格落实工作人员、司机的健康监测和规范防护。广大群众要积极配合,服从管理,防止经公共交通工具病毒传播。
三、强化重点场所管理
重点针对商业购物、餐饮住宿、公园景区、文化娱乐等场所,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等管理要求。严格审批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展览展销等活动,压减各类线下迎春活动,落实防控和应急处置措施,对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重点场所要全面强化测温验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以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措施落实,规范做好公共设施的清洁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换气,室内外文娱演出场所按不超过可容纳人数的75%进行控制。必要时,结合人流等情况,加大清洁消毒和通风频次,易拥堵或人员聚集区域设置疏导专岗。提倡自助购物结算、自助点餐、线上营销、无接触式配送、使用公筷公勺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广大群众要主动服从管理,积极配合落实各项管控措施,防止公共场所病毒传播。
四、强化学校防控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每日对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宿舍、浴室等重点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要确保离校学生底数清、返乡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假期前,要组织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提醒师生在离返津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假期中要减少前往人群聚集场所。同时,要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管理与服务,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指导学生做好自我防护。
五、强化医疗机构管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院感防控制度和措施,加强预检分诊,做好测温、扫码验码、中高风险旅居史的流行病学询问、登记等工作,指导所有进入医疗机构的人员规范佩戴口罩。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实行闭环管理,不得让高风险患者往返转诊至其他医院,同时,对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的陪同就医人员,也要进行闭环管理,杜绝扩大传播风险。这里特别提醒陪同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就医的人员,应遵医嘱不要中途离开,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机构采取的防控措施。发热门诊要发挥好哨点作用,严格按照有关诊疗方案开展排查和治疗。加强门急诊管理,防止出现人员无序聚集。强化探视和陪护制度,住院病区实行24小时门禁和人员值守,要减少探视并限制陪伴,落实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措施。加强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工作。医院是容易造成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为了维护良好安全的就医秩序和医疗环境,广大就医群众和陪护人员,必须要主动配合并服从医院防控措施管理和各项制度,保障及时顺利进行诊疗和有效救治。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公众号【天津本地宝】,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进津规定】即可获取2022不同地区来津返津隔离+核酸检测规定(一图读懂)、咨询电话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