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令人意外,腾讯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带给法学生的第一个“收获”竟然是院校歧视。
《令人心动的offer》播出后,八名参加节目的法学生素人就受到隆重礼遇:院校、学历、成绩、实习经历,甚至国籍、私照、生活兴趣被网友扒得一干二净。
“选的什么垃圾啊?”
“我的妈呀,黑料满天飞么这不是?”
“???这就是节目组说的优秀精英法学生?这学历背景?“
“……这学校也就一般般吧,这就叫精英之战了,无语了。“
……
对素人们的诸多质疑和唱衰,涌现在知乎、豆瓣等社区。
那么,扒出来了什么呢
“何运晨本科是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北航法学院,哦对,听说研究生还延毕了?”
“西南政法的邓冰莹小姐姐,号称年级第四,却没保研?”
“所谓的华政何以琛,本科是非法学专业的,连法律检索都不会,用百度查?”
“那个上外的李晨,翻考法硕的考试分析,是在搞笑吗?他的简历更适合去做新媒体行业而不是法律吧?”
“北大那个女博士,澳大利亚籍的留学生身份进入北大,这个含金量?忽悠谁呢?号称明年提前毕业,到现在为止知网上没有检索到任何核心论文,真能提前毕业?”
“最神奇的是那个大连海事的女生,本科是大连外国语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是大连海事的法律硕士,大家去查查这俩学校和专业的分,是有多水啊?”
“全员不到一半人通过了司法考试,节目组真是尬吹…”
“号称学霸担当的那个人大的,校内成绩据说只是中游,用他代表人大的精英水平合适么?”
所有的种种疑问都指向的一个终极疑问 ——
“为什么不像最初的韩版一样,选择国内最顶尖法学院的超级学霸,来一场神仙打架?这些学历、院校、实习、成绩的背景上都有诸多不足的实习生,有什么好看的?”
说白了,这不就是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
正如一位知乎答主所说的:
但平心而论,即便是饱受质疑的郭旭所在的大连海事大学,在众多法律院校中已经算不错了,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级,与中央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同级,比大连海事大学好的,仅有28所法学院校。
连律师岳屾山也说,大连海事大学的海商法非常牛,这样的院校还被网友群嘲,置其他普通法学生于何地?
对素人残忍,就是对自己残忍
其实参加节目的八个学员,本身就只是普通的法学生而已,虽然参加节目的目的各异,既有想通过节目提高个人知名度的,也有真正想收获宝贵实习经验的。素人并不是明星,没有义务承担如偶像艺人般的百般扒皮挑剔。
网友的无差别扒皮,伤害的是真正想通过参加节目学到东西的学员。
而正如有知乎er说,那些对素人学员百般挑剔的网友,给出一套他们认为的法学生顶配,彷佛每个人的课外活动/履历/成绩/本科学校/研究生学校/等等等等都完全可量化,然后加加减减得出结论,你是一流法学生,你是二流的,你是辣鸡应该被回收,不应该上电视。
这仿佛在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和所有法律专业的学生,你们就是有三六九等的,在这个行业的里成功是有范式的。
这种思想是刻薄的、僵化的,缺乏一个法学生应该有的包容心态。
而且,对这些素人的残忍挑剔,难道不是对自己的残忍吗?当律所HR拿着你的简历,对院校学历一通品头论足,对你的工作能力毫不关心,你还坐得住吗?
我们总是对律所招聘中出现的院校限制嗤之以鼻,为什么反而到了综艺节目中,却一个个化身那些令人生厌的HR,对素人的院校出身苛刻无比?
其次,节目的核心是“新人的职场冒险”。
固然韩版的《good people》主打高强度竞争式的职场秀,以选手们的激烈竞争为主要卖点。但其实腾讯引进后的改版,宣传的是“新人”的“职场初体验”。侧重点本身就不一样。
正如一位知乎答主所说的:
一味用韩版如何如何,来规范中版如何如何,这跟那些吹毛求疵的“原著党”有什么区别?如果中版和韩版一样,还有什么必要来看中版?享受“再看一遍”的乐趣吗?
如果节目中的素人一切都已经是完美的出厂配置,那么所谓的职场成长记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在这样的节目中,也就很难看到自己的影子。
院校歧视什么时候能停止
在素人被扒皮背后,其实是法学圈子里院校歧视、学历歧视的思想作祟。
用院校和学历证明自己的实力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给同一所院校或同一种学历的同学贴标签。
“五院四系”比非“五院四系”强,法本比非法本强,学硕比法硕强,全日制比非全日制强……法学圈子里这些鄙视链不要太多。这些鄙视链的产生多数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五院四系”与非“五院四系”,因为生源和师资的差距,两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上确实是有差距的。
但问题在于,将这种鄙视链用于评价个体,就会失之偏颇。比如,“五院四系”法学院毕业的A同学,一定会比非“五院四系”毕业的B同学更优秀吗?不见得,因为个体和整体不能一概而论。
说回节目中的素人,邓冰莹没有保研就不够优秀?不一定,她没准想申国外院校,或者考清北人政的研究生,或者为了法考放弃保研,都有可能,我们并不知道更多信息。仅凭没有保研,根本无法得出她不够优秀的结论。
全员不到一半人过法考就不够优秀?拜托,节目制作的时间与法考本身就是冲突的,参加节目的素人没过法考不是很正常吗?而且许多国外JD、LLM没过法考,国内顶级律所照样笑纳,法考并不是唯一衡量法学生能力的标准。
节目中有一个素人李晨,让我印象深刻。李晨所在的上外法学院,第四轮教学评估没有它,最近软科发布的法学学科排名也没有它,说白了,上外法学院就是非常普通的一所法学院校。
李晨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局促、紧张,写法律分析报告半天下不了笔,最后还超时交作业,这才是绝大多数普通法学生初入职场的状态吧。
中国的法学生真人秀,选了几个院校学历不怎么样法学生,来展现最广大的普通法学生初入职场的样子,我觉得没有问题。
而且,并不是只有顶尖法学院出身才配成为顶尖律师。我在红圈所金杜的官网上随便找了几个合伙人的简历:
非法本、普通法学院校,这些标签并没有阻止他们成为顶级律师。学历院校并不会限制一个法学生的可能性。
知乎上有人说,看《令人心动的offer》看到的是一群进取的年轻人,敢于抓住一切机会展示自己,暴露自己的缺点,勇于在挫折中成长。
我相信,看到积极东西的法学生一定是大多数,毕竟大多数法学生,可能都没有资本来嫌弃节目中八个学员的院校和学历。
如果你仅仅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学生,却沉迷于扒别人的院校学历,我只想问一句,都是学法的,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