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纤维铺放技术是在自动铺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动铺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与演变,自动纤维铺放技术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这两种技术都采用预浸料作为铺放材料,并通过一系列工序如导向、切割、加热等,将预浸料铺放在模具上。之后,经过高压釜固化形成预制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铺放的预浸料宽度和类型:自动铺带主要铺放宽度为75mm、150mm和300mm的单向预浸带,而自动纤维铺放则能同时铺放多根纤维
能够铺放多条宽度为3至25毫米的窄丝束,并且每条丝束都可以单独进行切割和重送。相较于自动铺带,自动纤维铺放技术更能灵活适应曲率较大的表面制造需求。
图2展示了上述四种复材产品制造工艺的简化生产流程。本文重点讨论的铺片和铺带(丝)操作,被虚线框出。这两种操作的主要区别在于:铺片主要依赖机械臂的取放操作,配合适当的末端工具,能够铺放双曲率或大曲率的复杂几何构件,且生产成本较低。然而,其缺点是铺放效率相对较低。而铺带(丝)操作则主要借助结构精细的铺放末端,适用于铺放单曲率或小曲率的简单几何构件,具有较高的铺放速度和产品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其系统造价相对较高,且单位成本会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可能不适合个性化的小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