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简称“安师大”)坐落于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肇始于1928年创建的省立安徽大学,历经国立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1972年正式定名安徽师范大学,迄今已有近百年办学历史,被誉为“安徽教师的摇篮”。

学校现拥有赭山、花津两大主校区(合肥校区正在筹建中),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11大学科门类,开设8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34个(如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化学等),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包括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教育学等)。作为安徽省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累计培养人才超30万,承担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入选教育部“华文教育基地”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二、师资力量

学校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70人,其中专任教师179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50%。师资队伍中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以及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3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50余人次。

学校注重“引育结合”,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如地理科学、化学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并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例如,化学学科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学团队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三、特色专业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以师范教育为根基,形成文理并重、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重点特色专业包括:

  1. 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级一流专业)
    学科评估为B级(全国前20%-30%),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深耕红色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为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地。
  2. 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科评估为B级,聚焦新能源材料与绿色合成,建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技术转化产值显著,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3. 生态学(B-级学科)
    作为安徽省重点学科,依托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兼具科研与实践能力的生态保护人才,学生考研录取率超51%,就业率95%以上。
  4. 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传承百年文脉,聚焦徽州文化与古籍整理,出版《安徽古代文学史》等标志性成果,培养兼具文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5. 地理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区域地理与可持续发展为特色,参与国家重大生态保护项目,建有地理信息科学省级一流专业,服务地方城乡规划与资源管理。

四、第四轮学科评估情况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安徽师范大学共有16个学科参评,具体表现如下:

  • B类学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B,全国前20%-30%)
    • 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B-,前30%-40%)
  • C+类学科:体育学、地理学、生物学、音乐与舞蹈学(前40%-50%)
  • C类学科:中国史、数学、物理学、美术学(前50%-60%)
  • C-类学科:哲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前60%-70%)

尽管未获A类学科,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等学科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且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彰显国际学术潜力。


结语

安徽师范大学扎根徽州大地,以“厚德、重教、博学、笃行”为校训,既传承百年师范教育的深厚底蕴,又积极融入“双一流”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政创新到生态学的长江保护实践,学校始终践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使命。未来,这所百年学府将继续以学科交叉与国际化办学为引擎,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卓越人才。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怎么样##安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