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就读汕头大学,历经点点滴滴,有感而发。

当年入学校园挂着很多横幅,至今还记得其中一条横幅写着“今天我以汕大为荣,明天汕大以我为荣”。既然考不上某理想中的大学,那就随遇而安,不管在什么学校都能够发光发热。
进入学校,非常充实,活动很多很多。除了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肯定也想自己主导一些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入学生组织,一方面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同学,锻炼为人处世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组织的力量,完成心中所愿。于是加入了工学院团委会的宣传部,这是一个类似学生会的组织,当时规模挺大,总共有79人。大一时候作为干事,制作各种活动的海报,以及在活动现场拍照。虽然花费很多时间,却也得到快速的成长。
大部分的学生组织,新生都要从干事做起,大二竞选部长,到大三才有机会担任主席。当时举办的一个免费赠书活动,大家从师兄师姐处收集很多二手教科书,然后摆摊给新生挑选。

二、大二思考做什么,跟随老师实践,参加学习互相中心,锻炼能力。
大家小时候肯定被问过“长大了想当什么”,那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要当科学家”。如果大学能够给我接触“科研”的机会,我便会全心投入,汕大“学生少、老师多”,参与项目的机会太多了。
由于拥有较好的编程基础,大一下学期,我便开始跟着老师做项目。当时加入计算机实验室的X3D项目组,主要是做些X3D(三维图像标记语言)的应用实例,这个项目组由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组成,我是最小的一个,很有成就感。
加入互助学习中心,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的选择。当许多聪明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即使没人教,他们也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大三退出社团机构,希望师弟师妹们将工作室和协会发扬壮大。
大家都说大学是青春绽放的时光,要是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会有点遗憾。平平碌碌太失败了,要不就轰轰烈烈的一生。由于自小的兴趣,我想要组织个游戏开发团队,然后制作世界一流的游戏,去影响一代人。在放弃继任团委会后,这件事提上了日程。
大三后期,终于到了社团换届之时。至换届之时,协会总共的会员有62人,期间也算付出全力了。真心希望师弟师妹们将工作室和协会发扬壮大。组织社团挺累的,也有很多心酸历程,比如做了好久的游戏没人支持甚至换来一片谩骂,比如发现大家热情不高,往往是一个人在那里较劲。不过创办社团给我一次创业的尝试,也是某组织一把手的体验,更然我得到诸多锻炼。好在社团还继续下去,现在已经是第六届了,但愿师弟师妹们能把它发扬起来。倘若毕业几年后回校,依然看到这个协会存在着,那就是无比欣慰,或者将来有人能借此创业,也算是完成这个它的使命吧。
四、大四面向社会,奔波找工作,牢记李先生教诲。

一切美好在大四戛然而止。以前理想丰满,对未来充满期待,然而作为平凡之人,毕业后要面对的便是烦心于柴米油盐,庸庸碌碌的未来。
由于汕大地处偏远,汕头的工作机会并不多,大部分的同学在大四初期都选择到广州深圳等地方实习,然后到中大、华工等学校参加招聘会。我也随波逐流的到广州找工作,深深体会“北漂”的孤苦,看到某同学一天拿一个offer向我们炫耀也是亚历山大。而且一些企业并不知道汕大是一所怎样的学校,相比之下我们优势不大,好在在学校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点比起其他很多学校又有一些优势。我最终去了某游戏公司,实习,入职,工作至今。
毕业典礼,李嘉诚先生说的一段话我深以为然,大概是说“也许,你们这一代,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社会不平等的恶化。今天在逆境中奋斗的人,不要让内心的愤怒泛滥,而是要积极的寻求解决办法”。

结束语:学校最大的本领就是学校教你们的不是理论,而是实践,于是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虽然毕业后比较艰辛,但心中之火不灭。大学所学,绝非只为毕业后的一份工作,更为国家强盛复兴。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