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news 快讯|
致歉:昨日Brainnews发布一篇推文:重磅!又一个脑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把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介绍写错了,也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2025年1月,科技部批准的脑科学全国实验室不是1个,而是2个。
2025年新重组获批的脑科学实验室分别是:
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于2025年1月经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认知科学与心理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是由原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三个平台重组而来。实验室将瞄准认知科学前沿,以心理健康为突破口,聚焦从感知觉到意识涌现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以全新研究视角理解心理健康的本源,阐明意识涌现常态及异态机制,全面助力于心理健康的客观定量检测、评估和有效精准调适。主要研究方向:(1)意识涌现机制解析;(2)意识涌现异态评估;(3)心理健康精准调适。

脑认知与类脑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在原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整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的优势力量,于2023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重组设立脑认知与类脑智能重点实验室,2025年1月正式获批脑认知与类脑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大脑智能的神经生物学原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发展神经记录和调控、脑机接口新技术,探索概念形成、推理泛化、灵活决策神经机制,提出大脑智能新理论,创建脑认知原理启发的类脑智能和脑机融合新系统,建成脑认知与类脑智能领域的学术高地和思想策源地。


脑科学领域的全国实验室原来已有2个,分别是:
复旦大学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前身是1992年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筹建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时对外开放,1994年底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批准成立。1996年、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五次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生命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均获得“良好”。实验室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教授,现任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兰教授。实验室围绕“解析功能神经环路构筑、运行和损伤机理,推动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总体目标,在脑发育及障碍、感觉及其相关疾病的神经机制、高级脑功能及其异常的机制、脑损伤和功能重建四个方向开展研究,聚焦神经环路形成、神经信息异常、神经细胞损伤三个相互关联的重要科学问题。
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首批(2022年5月)20家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针对脑与机的交互、融合、模拟、增强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聚焦脑机神经基础、脑机信息读写、脑机智能建模、脑机融合增强等基础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做有组织科研。实验室借助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已形成一支包括两位中科院院士、四十多位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等组成的一百多人高水平科研队伍,涵盖计算机、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心理学、数学、临床医学、生医工程、微电子、管理、哲学等十多个优势学科。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脑机智能科研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