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可登录我校本科招生网查阅,以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080602T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以电网智能化为对象,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产生传统电力与现代信息相融合的智能电网技术、交叉融合电气科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能源开发、转换、传输、存储、配送等环节控制智能化,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服务于智慧经济,未来智能家居等产业。

02

人才培养

该专业是国家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聚焦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数字新基建、“三高四新”等重要战略需求,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深厚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电气类基础知识,掌握智能电力系统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创新意识、组织沟通能力、跨界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产品设计、研发、管理和运维的创新型高级应用人才。

湖南工业大学第二届电气科技节

03

就业升学

毕业生主要进入电网公司、发电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科研设计、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就业。

2024届毕业生赴广东电网实习

水务工程

081104T

土木工程学院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水务工程专业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乃至全球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专业,本专业培养目标着重体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一新的理念和不断推进的水良性循环利用的工程实践。水务工程专业以水的开采、加工、输送、回收及利用等水的社会循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满足城市及工业所需的水质水量为目标,从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02

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外语、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掌握水务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性及协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水务工程专业与水利、市政、环境、土木、建筑等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城市水务规划与管理、城市水利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行业领域具有鲜明特色。

03

科学研究

2011年“市政工程”方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与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有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科研教学平台。

近5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3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项;科研积极服务地方建设,形成了以河流、海岸动力过程及模拟技术等为代表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04

就业升学

水务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水利、市政、环境、交通等部门从事与水务有关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120108T

商学院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01

专业特色

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深度对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服务湖南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按照“打底、立柱、铸梁、拱顶”的一体化培养思路,建立了“两基础、三支柱、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人格健全、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现代经济与管理理论、大数据管理技术,能够胜任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运营管理与咨询、数据可视化、大数据管理系统研发及架构设计、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工作,培养智能决策与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02

人才培养

本专业依托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数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型专业,把人工智能、新一代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科学、大数据管理、分析技术与方法应用在经济与管理领域中。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体现创新意识。并能够针对公司经营管理中复杂的生产、营销、财务和供应链等环节的管理问题进行大数据存储、挖掘、分析,最终提出优化方案或者给出科学决策建议。

本专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人才强国建设,以服务我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对接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

03

主要课程

会计学原理,电子商务基础与理论,Java程序设计,微观经济学,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宏观经济学,运筹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统计学,运营管理,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治理,数字经济学,区块链技术,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字营销。

04

科学研究

本专业现有15位专职教师,其中2位教授,3位副教授,6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近四年中,本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本专业所在系拥有一级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也是我校首批硕士点之一,以及专业硕士点——物流工程管理

本专业与国内外的著名高校有长期的学术研究合作关系。比如,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南大学等。每年,都会邀请这些高校的著名教授和学者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

05

服务面向

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大数据管理与运维、大数据分析与建模、智能业务、物联网、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工作,也可以在数据科学、商务数据分析、资源调度管理、机器学习建模与智能决策支持、供应链分析等方向读研学习深造。

06

就业升学

本专业契合我国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光明。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据人社部《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前大数据人才需求将保持30%—40%的增速,需求总量在2000万人左右。

排版:常文妍

责编:尹荔玮

审核:罗咸辉